

前 言
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響著希望與新生的旋律。在這個萬象更新的時刻,我們迎來了這場意義非凡的新年特展。藝術,是時代的脈搏,是社會的鏡像。在當代,藝術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現手法層出不窮,但其核心始終未變:藝術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是思想的碰撞,是人類智慧的升華。
“藝術是時代的聲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藝術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承載著一個時代的精神與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藝術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開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新視角,也邀請我們進入一個更為廣闊的思想空間。
新的一年,新的藝術探索。藝術創作是永無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正如蛇的蛻變一般,藝術家們在不斷的思考與實踐中脫胎換骨,涌現出新的創意與靈感。我們相信,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家個人情感與思想的結晶,也將在觀眾心中激起新的波瀾,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美好、對智慧、對未來的渴望。
讓我們在2025乙巳蛇年這個充滿變化與可能的時刻,帶著對藝術的熱愛與敬仰,走進這場豐富的藝術旅程。愿本次展覽成為我們心靈的滋養,思想的啟迪,以及未來創作與探索的源泉。

藝術之路,不僅僅是技巧的磨礪,更是精神的追求與時代的呼喚。在這條道路上,每一筆、每一色、每一形,都是藝術家心靈的投射,都是對人類美好生活的深情禮贊。無論是對自然的描摹,還是對人性的探索,藝術在本質上永遠追求的是對真理的啟示和對生命的尊重。當我們站在“大美之春”的起點,眺望著那座“文藝高峰”,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過去的輝煌,更是未來的光明。每一位走在藝術之路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點亮“中國精神之光”,讓這份光輝照亮世界,溫暖未來。

李立新,1957年生,江蘇常熟人,現為廣東工業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設計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設計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三等獎,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李立新是一位藝術史家,但他更是一位純粹的畫家。在他的繪畫中,我們可以為一系列諸如“抽象”、“構成”、“平面性”、“裝飾味”的詞匯找到教科書般的解讀,或者說李立新的繪畫正是這種范式最典型的注釋式表達。他以構成關系的自然生成統領著其它要素與手法,幾乎所有的畫面都巧妙地將造型、構圖與構成融匯得嚴絲合縫。傳說已久的“學者型畫家”這一稱謂在李立新的文章與作品中,在他的現象與行為中,得到了更加準確的詮釋。曾多次舉辦個人作品巡回展覽,作品被多個藝術機構收藏。



《金色的童年》100cm x 150cm 丙烯畫 2021
李立新繪畫的色調總是在一種半透明性中映現,不求厚重,也不求太多的變化,但它們卻是圖式構成的重要元素。色彩的暈染、涂抹在固有色與光源色、環境色之間徘徊,更多的時候它們是在給層次的變化增添法碼,給黑、白、灰帶來平衡與生機,無論是彩墨畫還是油畫,輕薄的水性顏色與粘稠的油彩殊途同歸,作為不同的媒介它們之間或許就根本不用去刻意區別性別或性格。

《雅典陽臺》65cm x 95cm 紙本設色 2017
在李立新的歐洲系列中表達出一種語境,它們顯得豐富而富有變化,厚實而又有視覺快感所帶來的感染力。他不僅畫出了隨處可見的紅色屋頂,繡綠色教堂與歌劇院或宮殿穹頂,藍色布棚以及水城威尼斯的貢多拉帶來的斑爛絢麗,也傳達出的人類文明的人文積淀與歷史張力。他的這些作品撲面而來的是一種濃烈的文化信息,其中隱藏著無數的騎士、思想家、英雄、巨匠和名人的身影和痕跡。

《宙斯神殿》96cm x 135cm 紙本設色 2020
當他面對曾在圖像中看過無數次的希臘神廟、雄偉優美的柱式,在被震撼的同時,他所熱愛的藝術考古學與人類學、古代藝術史、裝飾藝術從腦海中一一跳出,與實景交織在一起,或許是出自理論家之心的邏輯語言,或許是來源于個人的品味與修養,或許是感化于對象的歷史與人文的積淀,但更主要的是畫家筆端的價值取向與藝術自信。

《葡萄牙埃武拉》80cm x 120cm 丙烯畫 2018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外出旅行已成為他生活的習慣。而他一但走出書房走出教室走出編輯室,見到那些壯麗景色,見到那些教堂、廢墟、遺跡,見到那些異國情調,那些被文字時時壓抑的繪畫欲望被徹底喚醒了,早年的對純藝術的渴望與習畫心路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

《開羅:昔日的輝煌》96cm x 145cm 紙本設色 2020
李立新的藝術追求所具有的中國文化氣質是內在的,是浸透在骨子里的,而西方的表現手法如同美麗的外裳披露而顯;他的畫作籠罩著、彌漫出的氛圍和意趣是中國式的,雖包融了西方因素,但依然彰顯了中國藝術的審美邏輯和精神。

《伊斯坦布爾》95cm×107cm 紙本設色 2020
看他的畫作似乎很難發現與中國傳統繪畫表面型態的關聯,雖然他的作品大都為中國畫,且畫面也呈現出特有的中國風調和境界,但與中國畫固有傳統的距離是很明顯的。很顯然,這與他從設計藝術汲取審美因素有極大的關聯,或者說與他從西方現代藝術中加以借鑒是不無關系的。

《蘇格蘭高地上的湖泊》 67cm×106cm 紙本設色 2022
不被中國畫固有的水墨觀念所束縛,十分自然地采用從物象中獲得的鮮明的豐富的色感——正如宗白華先生所言,遵循著人類視覺所賦予的原本天真的色彩美妙感覺,忠實于這一感覺所帶來的審美愉悅,將之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這才是繪畫應有的原始使命,所以李立新的畫作如同現代交響曲,它是畫,又是詩,更是樂。是現代的畫,抽象的詩,亦是通向色彩的樂。

《威尼斯晩照》 64cm×105cm 紙本設色2022
他的威尼斯作品,極具西方的表現意味,又充滿了中國的寫意情味,在前輩那里反復探討的中西融合問題,在他這里似乎以舉手之勞就頓然化解了,并且結晶了。他那如急箭一般的直線仿佛要穿透萬物的核心,并裏挾著色彩的音響在畫中以鏗鏘的節奏和鳴著……

《圣托里尼:愛琴海一顆璀璨的明珠》 82cm×115cm 紙本設色2022
可以從李立新的風景繪畫中看到藝術家對具象的風景圖像進行的一種“概括”與“提純”。他的作品體現出一種“自然而然”的抽象化傾向,但這種抽象化過程并非是顯性與外在的。這并不是徹底剝離具體物象后由點線面和色塊構成的抽象藝術,而是在對具象景物進行主觀再現與選擇性描繪過程中體現出的內在秩序與結構。

《喀什葛爾》84cm×114cm 紙本設色2021
李立新的風景繪畫用看似自然主義的手法描繪了無人的自然地形與建筑層次,但觀眾不難發現,其線面運用與色塊構成體現出的高度概括與別具匠心——各種精心構建的面積對比、線條比例、透視關系、空間分割,以及包含了明暗與冷暖、純度與補色等等多種對比手法的色域設計。

《巴塞羅那的夜空》 84cm×104cm紙本設色 2022
李立新的風景繪畫并不訴說人類的行動和故事,他只是如同一個客觀冷靜的觀看者與紀錄者,以類似德國杜塞爾多夫攝影學派的方式,從觀看與記憶中提煉著時空的視覺切片,描繪著荒漠大山或神殿遺址這些人類文明的載體。這種觀看方式與事物保持了合適的距離,呈現了一種美學意義上的永恒和寧靜,一種形而上層面的“空寂”。

《春信子》 66cm×102cm紙本設色 2022
李立新的繪畫有著本土化思考與文化立場的表現,并沒有一味追求抽象的平面與結構,而將敘事、崇高、自然物剔除出畫面。他的繪畫還是忠實于對自然對象的感受、表達了能夠喚起觀眾共鳴的情緒與感情。表達的,不僅僅是有關全球風土人情的展示,也不僅僅是畫面設計與色彩構成的秩序建構,最核心的是:深刻理解但不照搬他者的藝術思潮,有著明確自我選擇的藝術觀念與文化立場。
【免責聲明】:凡注明 “中國美術大觀網” 字樣的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中國美術大觀網”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國美術大觀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美術大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作品內容的實質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或者其他問題,請投訴至郵箱zgmsdg@126.com。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zzuzidea.com/people/5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