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內容
-
澳門藝博館藏石灣陶塑:嶺南民俗與西方藝術融合的見證
“窯韻凝珍——澳門藝術博物館藏石灣陶瓷大展”展覽現場。石灣人物陶塑是嶺南陶瓷藝術的代表,人物不施釉彩,保留陶胎原貌,塑像栩栩如生。
-
藝術個案研究 | 翟倚衛:“玉立方” | 2025
在當代玉雕藝術領域,翟倚衛無疑是一位熠熠生輝的巨匠。他的藝術人生便如同一部精彩的傳奇,在玉雕的世界里留下了深刻且獨特的印記。從上海玉石雕刻廠工業中學畢業,到遠赴日本、瑞典進修,他不斷汲取多元藝術養分,逐步成長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玉雕(···
-
《大美之春》——鄭玉金|2025乙巳新年特展
“藝術是時代的聲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藝術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承載著一個時代的精神與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藝術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開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新視角,也邀請我們進入一個更為廣闊的思想空間。
-
《大美之春》——丁碩賾|2025乙巳新年特展
“藝術是時代的聲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藝術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承載著一個時代的精神與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藝術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開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新視角,也邀請我們進入一個更為廣闊的思想空間。
-
鑄筆鑿墨——章國新空間書法網絡展
章國新:號界廬,美術學博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現就職于浙江師范大學設計與創意學院。民盟浙江師范大學委員會秘書長。作品曾入展第二屆、三屆青年展,十三屆全國展等國家級展覽10余次。
-
把美術創作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王帥專訪
藝術是孤獨的,但不要因為孤獨而放棄,那將是悲慘的,也許是無成的一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如此,君需如此。
-
建構一種可持續性的傳統——佛山千燈湖市民廣場雕塑“醒”的公共藝術觀
公共藝術在今天的中國,正在慢慢被大眾熟悉和接受,并作為城市美好生活的必要養分,滋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
何林——獻禮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7周年藝術線上展
在自貢雕塑界,沒有人不記得大型泥塑《收租院》的作者李紹端老師,是他創作了自貢市第一座城市雕塑《鹽泉》,隨即釜溪河畔《魚童》、《踏浪》問世,何林便是李紹端老師的啟蒙學生之一。
-
《大美之春》——李菊生|2025乙巳新年特展
讓我們在2025乙巳蛇年這個充滿變化與可能的時刻,帶著對藝術的熱愛與敬仰,走進這場豐富的藝術旅程。愿本次展覽成為我們心靈的滋養,思想的啟迪,以及未來創作與探索的源泉。
-
張揚樓材:把美術創作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
談及藝術創作時,張揚樓材常常引用席勒的名言:“理想的美,必須從本性的范疇中脫離出來,正如在偶然性和普遍性所特有的外在性中加以純凈化,只為了保留適合于其精神內涵的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