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麗華,女,1957年1月出生于福建廈門一個軍人家庭,祖籍:江蘇,畢業于南京郵電大學,現居住廣州,年輕時就喜好繪畫與攝影,作品多次參展并獲獎,《牡丹天香》圖作為后期創作的代表作品,呈現其內心世界的宏愿,并多次獲得參展榮譽。攝影作品《雅心自然》表達了內心對大自然花草的熱愛雅趣。
《牡丹天香》圖獲得榮譽:
2015年被南京郵電大學收藏。
2018年3月參加香港回歸21周年畫展。
2018年6月參加香港海峽兩岸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藝術畫展。
以下活動均為受邀參加的活動榮譽:
2018年7月:北京第十二屆郵品首發式獲獎作品展。
2018年11月:新加坡參加英國大公精品藝術巡拍重點推薦會作品。
2019年10月:獻禮70華誕第十六屆中國當代書畫名家郵品首發式、華夏之星書畫展。
2020年1月6日:人民日報民生網《襲古創今》欄目的人物紀錄片錄制播放。
2020年8月1日: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國禮藝術網特組織大型線上書畫活動“丹青繪軍魂,翰墨抒中華”!
2020年8月:「筆尖上的中國」線上主流媒體聯覽。
2020年10月:北京“大家風范,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
2020年12月:2021年建黨100周年官方紀念臺歷藝術名家展。
2020年12月:“牛”氣沖天中國當代書畫百強主題明信片。
2021年7月:北京《百年歷程首屆文創高峰會暨書畫精品展》。
2021年11月:《時代周刊》跨國文化傳播視界國家藝術形象代表人物。
2021年12月:中華英才網“是豐碑也是新的起點”人物風采官網報道。
2022年元月:“炫姿冰雪舞 翰墨迎冬奧”2022冬奧會、冬殘奧會藝術家書畫推介展。
2022年元月:北京地鐵迎冬奧《藝脈相承》主題藝術巡展。
2022年2月:人民日報歐洲網《冰雪之約,助力冬奧》名家藝術展。
2022年4月:中國經貿雜志《企業藝術》人物推介。
2022年5月:中華英才網2022年藝術品牌創新人物高峰論壇系列報導。
2022年7月:中央新影中學生欄目頻道巜禮贊百年時代人物》。并受聘于欄目頻道藝術顧問。
2023年3月:【禮贊兩會】新時代藝術家專題報導。
2023年4月:中華英才網《風起東方》專欄。
2023年6月:北京炎黃藝術館舉辦的《承古開新》全國藝術名家邀請展。
《牡丹天香》圖畫意: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唐代詩人李白曾把牡丹花與美人交互在一起,花即人,人即花,去形容美好的人和心情。在這里我把牡丹與人心交感在一起,去表達人心向美、向善的胸襟。
牡丹被喻為百花之首,是因為紅艷露凝香,令人百看不厭,如果把人心比喻成牡丹花,會不會讓人與人之間更加充滿陽光、快樂、幸福呢?那么美好將會永恒。就好比: “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那么牡丹天香的和合則達:“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需是牡丹花盛發,滿城方使樂無涯"。
嬌艷欲滴 可敘幽情記著名畫家何麗華
一幅完美的丹青畫作,必是要有著三方面的創作支撐,即扎實的筆墨基礎和深厚的文人底蘊,還有傳統的審美素養!也就是說,畫家只有充分具備了這三點的創作因素,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定位,所繪制出的丹青藝術作品也才能升華到一種純粹的至高境界。而當今著名畫家何麗華女士,便正是一位能夠在時代藝術中脫穎而出的文人畫家!何女士的花鳥丹青,是沿襲了傳統的文化主脈,但卻又不失于自我的審美意識,畫中筆墨歸于簡練,設色構型塑于純真,整體畫風更是可發于時代之美感,亦可接于傳統之幽情!實謂縱情意象,映照古今!
在長久以來的丹青藝途中,何女士始終是保持著傳統的花鳥藝術正道,尤其是其近些年來的丹青畫風,更是可堪獨辟于蹊徑!畫品力避于俗風,意境力脫于約束,筆法玲瓏而不顯輕浮,設色玲瓏而不顯甜俗,是謂蒼潤皆具,氣象不凡!就以何女士所創作的《牡丹天香》作品來說,在畫中你盡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她對筆墨和設色的高質量運用,盈動的筆法,層見疊出,豐潤的墨色,暈染和諧,而這筆法和墨色之間,就像是形成了一種十分默契的融合關系,觀之形意醇正,生氣盎然!
不僅如此,在畫面中的自然留白,也是何女士功法至深的一個重要表現!在一幅寫意花鳥作品中,筆墨所行之處是謂實,而無筆墨之處則為虛,正所謂虛實相應,虛實相生,若是任何一方出現了唐突或者不和諧,那么整幅的寫意花鳥作品也就會顯得十分混亂。而作為當下畫壇中的寫意傳承人,何女士的寫意花鳥作自然是不會出現這種狀況,其畫中反而是呈現出了一種極具自然性的留白內涵和意境。花卉的瓣形,逐步裹挾相復,隨之而產生的便正是那淡赭色的粉飾水跡,觀之真可謂是靈動萬分,心曠神怡!
嬌艷欲滴,可敘幽情。如何在傳統中打進去,如何在時代中打出來,這是當下畫壇內的兩個極具爭議的創作課題!而面對這個問題,何麗華女士卻是為我們展現出了過人的藝術選擇和個性答案!畫功扎實,筆法簡練,墨色純粹,構意縱情,此些創作元素,均是何女士尊崇傳統和遵循內心的最終藝術結晶!而她的眾幅丹青作品最終也是成功的深化了內在的抒情意韻,淡化的則是外在的復雜表象,可達至境至臻,可供雅俗之賞!名家風范,一目了然!
著名書畫藝術評論家 史峰 2021年11月14日 書于覽藝齋
牡丹花,富麗端莊、雍容華貴、芳香濃郁、花大色艷,素有“花中之王”、“國色天香”的美稱,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是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象征。牡丹作為富貴的象征,其意味不僅僅只是財富,更代表了社會地位的崇高。
畫牡丹的畫家有很多,但是許多牡丹國畫總是給人千篇一律的感覺,因此能將牡丹畫出獨特的風韻,也是每一位畫家所追求的。何麗華女士筆下的牡丹,雍容華貴、絢麗多彩、姿態優美,讓人從中領略到了牡丹被稱作“花中之王”、“國色天香”的魅力。
何麗華女士作為畫牡丹的為數不多的女畫家,秉持著畫作就是藝術,藝術又是無止境的,默默在畫畫這項道路上越走越遠,在繪畫中不斷總結提升,她不會因為為了名和利而去速度畫完,而是每張圖都以當下的心境與心情去完成。她的畫風是淡然的,輕涂淡抹更相宜,她走的是飄逸、清淡的路子,然而陰柔之中又不乏陽剛,清淡之中又不無艷麗。縱觀何麗華女士的畫,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美,更是情懷的體現。從她畫作那清麗的色彩、淡雅的水墨、疏落的用筆及簡約的構圖之中,我們可品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審美情趣。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眼里,芍藥無品格,荷花太高冷,只有牡丹才能稱得上國色天香,花開時節,萬人空巷,整個京城的人都被牡丹花開所驚動。
何麗華女士的牡丹作品集嬌艷、奔放、雍容、端莊等美好于一身,無論單瓣或重瓣,無論是白色或紅色......我們在觀賞她的牡丹作品的時候,總是在被其艷麗折服的同時,心生仰慕和崇敬,這點確實和觀賞其他花事不同。能讓牡丹的美艷和高貴躍然紙上,并感染觀眾的,無疑是畫中高手和大家。
傲骨而不傲氣、嬌艷而不媚俗、大氣而不張揚”。綜觀古今畫家筆下的牡丹,多以柔美嬌艷著稱,這對于向以“國色天香”著稱于世的牡丹的藝術語言本無可厚非。然作為國花,寄托著國人的情結,凝結著民族的精神,表現它“百花叢中最鮮艷”的嬌媚、富貴的一面固然重要,而它曾經“歷盡貧寒”,在“冰封大地的時候”仍然“ 蘊育生機一片”的傲然挺立的精神,不就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嗎?所以,這種精神理應表現出來,絕對不可忽略。
在何麗華女士的筆下,這種精神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抒發!她不僅把牡丹鮮艷嬌媚的一面用多彩多姿的花頭表現了出來,而且用瀟灑的筆觸把剛勁有力的枝干和迎風搖曳的花頭、葉子惟妙惟肖地躍然紙上,把柔美與陽剛熔于一爐,客觀地表現了牡丹“眾香國里最壯觀”的較為完美的藝術形象!她對牡丹精神內涵的深刻理解,以及她那充滿激情的畫筆、功力獨到的筆墨,把觀者帶入了近于盡善盡美的境界!這種筆墨語言由一位女士來詮釋,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何麗華女士有扎實的繪畫功力,還有運用這些功力的靈氣和智慧。她的繪畫作品之所以能吸引人欣賞,主要在于其中的詩情。她關注現實,十分注意從沸騰的現實生活中吸收創作的養料和靈感。 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她面對客觀對象時內心的激情和她冷靜而迅捷的判斷與處理種種復雜問題的能力。她的創作又不是僅靠寫生或臨場的感動完成的,她憑著自己豐富的生活經驗積累和藝術修養,把生活原型和素材加以提煉成更有思想深度的創作。有自己匠心獨運的構思和經營,引人駐足,令人向往,發人深思。
何麗華女士個性內斂,沉靜,不張揚,雖在全國的重要展覽中頻頻得獎,卻仍保持謙虛的品質和平常的心態,這在當前浮躁的畫界難能可貴。我們相信,隨著不斷的沉淀,修持,正處在創作的高峰期的她,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獻給社會!
書畫評論家楊蕾2021.11
寫意畫作品《牡丹天香》





攝影作品《雅心自然》





【免責聲明】:凡注明 “中國美術大觀網” 字樣的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中國美術大觀網”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國美術大觀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美術大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作品內容的實質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或者其他問題,請投訴至郵箱zgmsdg@126.com。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zzuzidea.com/people/1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