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藝是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夢想中,獲得不竭的精神動力、思想支撐和藝術資源。展現新時代的壯闊氣象,描繪新時代的壯美畫卷,書寫新時代的恢宏史詩,是當代中國文藝的神圣使命。
在歷史的長河中,文化與藝術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著人類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這不僅是對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對藝術使命的召喚。藝術,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應回歸人民,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踏堅實的大地。”這要求我們,在創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從人民的喜怒哀樂中汲取靈感,用藝術的語言講述人民的故事,展現人民的風采。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藝術的源泉。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只有扎根腳下這片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文藝才能接住地氣、增加底氣、灌注生氣,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
“為人民而藝術”,意味著藝術創作要以人民為中心,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不僅是對藝術家的期許,也是對藝術作品的評判標準。藝術作品應當是人民情感的共鳴器,是人民生活的寫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糧。只有這樣,藝術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
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我們應當牢記,讓藝術的種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發芽,用藝術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靈,讓“為人民而藝術”成為我們共同的追求和行動指南,共同書寫屬于新時代的華彩篇章。



王洪川,1995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第十三、十四、十五屆錦州市政協委員、民盟沈陽市委員。多年來致力于傳統國畫,專研寫意。師從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著名畫家張暉教授。專注于傳統國畫基本功的研究與練習,專研寫意繪畫的要素與筆墨語言,強調用筆點線的力度和筆法,探索筆墨的精華與情緒關系,通過美院的寫實基本功學習,不斷提升寫意的豐富表現力。使得作品生動富有活力,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力量感。與此同時,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寫生揣摩和嘗試,體會總結,最終形成極具個性的風格,為傳統題材在新形勢下打開了一個嶄新的局面。這在他近年于西雙版納、菏澤、棗莊等地的寫生作品中都能明確的看到和感受到。在梅、蘭、竹、荷花以及牡丹等傳統題材的作品中,我們不僅看到了他的精到功力與深厚底蘊,也充分感受到了變化無窮的筆法、生動鮮活的構圖以及絕妙的筆墨境界。并從中迸發的激情直達心靈深處,作品的立意、情景和畫面情感融為一體。作品體現出一種性情、性格與人性的展示。專業院校畢業使他的作品造型準確,結構嚴謹,基本功扎實。加上學院的名師指導,作品體現出一定的創作實力和畫面駕馭能力!

















【免責聲明】:凡注明 “中國美術大觀網” 字樣的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中國美術大觀網”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國美術大觀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美術大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作品內容的實質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或者其他問題,請投訴至郵箱zgmsdg@126.com。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zzuzidea.com/interview/2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