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虞·空間和虞山當代美術館共同舉辦的“新人文畫第七回展一一立石祈雨”12月1日在北京虞·空間展出。本次展出八位藝術家共二十八件作品。

新人文畫概念是由虞山張維于2017年提出的,新人文畫將繼承傳統文人畫寫心寫意的傳統,但它的底色已從傳統文人的精神過渡并要求有現代知識分子的品質。為此我們提出新人文畫的四個品質特征:
第一,具有當代圖式。你身在當下,須有當下個人視角。黃賓虹晚年筆墨意識具有當代性,但圖式感仍是舊的。仍是平遠、深遠、高遠。當代圖式感其實是一個藝術家對自身時代處境意識的圖像認知的能力。
第二,由文人雅士的士大夫傳統,吸收現代知識分子獨立、批評、超越的元素,展現既有現代性孤獨、破碎又有公民意識的現代知識分子品質。新人文,也不同于文藝復興以來,以人本主義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而是吸取了中國思想中含有“道性”的人文精神,其中人與自然首先是平等共生的關系,然后才是天人合一的超越的詩意。元以后,傳統文人畫更多重情趣意趣雅趣,而不重視詩性、超越性。喪失了元及元以前畫家畫境中的詩性、超越感和永恒感!新人文畫家要求具有現代知識分子的品質:人文關懷、終極關懷是其基本特點和訴求。
第三,依然要有自己獨特的技法、圖式,區別于他人。這不僅是一個技術層面上的要求,還是一個畫家獨特的觀察世界方式的體現。拒絕模仿重復,打開各種可能性。既拓寬想象力的邊界,展現個體蒞臨世界和宇宙的視角與姿態,又推動現代畫廊建立藝術品的歷史脈絡和確真系統。這也是技與藝與道合一的要求。
第四,保持以現代性視角進入傳統文化精神,激活傳統。中國詩畫講究境界,境界可以克服并修復現代性的弊端,破碎與虛無,境界可以收拾統攝這些碎片和虛妄。
這四條基本要求也是極高的要求,是技、藝回到道的要求,是過去與未來打通今天的要求。在欲望混亂的藝術品生產現場,這四條要求是品質的保證,有著人文和歷史的高度。

本次展覽是新人文畫第七回展,從2017年在虞山當代美術館舉辦“新人文畫第一回(五人)展”,歷時九年,本展第一次在北京展出,人數增至八位藝術家。
本次展覽的副題為“立石祈雨”,緣于一件行為藝術《立石》的引申,在一個躺平的時代,我們何為?在一個行程碼與病毒圍獵過后,不斷滑落的時刻,我們何為?一位藝術家在大西北無人區的戈壁灘,把那些躺在山坡上的石頭,一個一個立起來,冒著地面溫度接近六十度的高溫,那些數千年上萬年躺平的石頭,終于像展翅前一樣站立起來,奇異的事發生了,一百多天沒有下過雨的戈壁灘,突然來了一場豪雨,天地和這位藝術家都喜極號啕。是的,在這躺平的貌似無奈的時代,我們行動,我們做自己,堅持當代知識分子的人文底線,堅持立心立德,立石祈雨。
本次展覽的八位藝術家,朱建忠、王愛君、許華新、田衛、楊鍵、許永城、蔡蔚、卿泰卯,都是人文理想的堅守者,都有各自獨立的藝術品貌,前五位也是前六次新人文畫群展的歷次參與者,都是以當代水墨為主。
本次新增的三位藝術家,許永城、蔡蔚為油畫,卿泰卯仍是以水墨為主。

朱建忠作品《直響》
朱建忠將傳統文人畫的精神象征——松的物象,轉化為現代社會背景下,孤獨,脆弱,但獨立、擔當的松。并把它重新放置于天地渾然一體的處境。他的樹都沒有根,因為它的根是宇宙自然,是心性呼吸的虛明,是松入風而非風入松。

楊鍵作品《芒鞋》
楊鍵是個詩人,野心很大,他認為傳統文人畫的梅蘭竹菊,已經無法承擔現代人的精神重量,他要重建當代人的精神象征系統,比如《芒鞋》《缽》,鞋的面容是道和道路,為道之艱之泥濘,走出沼澤與荒原,是楊鍵想抵達的,缽也是碗,是我們這個農耕民族的精神喂養。我們的苦難深重,都與之有關。他的畫沒有機巧,只是深重苦澀的修煉。

王愛君行為藝術作品《立石》
本次展覽的命名《立石祈雨》受啟于王愛君的行為藝術作品《立石》,也是本次展覽唯一一件影像作品,展現了王愛君在戈壁灘無人區的立石行為。立人是他的本意,立心、立德是引申意,立石得雨是意外也是感天動地的古老方式。另外我們還展出了一組王愛君水色系統的作品,是他彩色石作品系列作品中的《立石》五幅,同樣是他女媧五色石補天的救世情懷的當代水色呈現。

許華新作品《真緣》
許華新一如既往地用他心中的水法(積水法),不斷清洗被沙塵暴和權力碎裂的山水,他要讓江山完好如玉,如新生的嬰兒,還帶著出世的乳香,近來他的山水在浩瀚中透出一種渾然的氣息,更接近心性自然的原初本色。

田衛作品《寂光》
田衛對分裂的世界,不是選擇激烈的戰斗,而是凝視與關懷,在貌似不斷重復實為抱一的日常修行中,心性的虛一之光涌現,從裂縫中,拯救了分裂的苦痛,而得沖和盈明的靜謐的喜悅。近來他的畫字作品透出典雅虛淡的氣息,以改變粗陋惡劣的世風。

蔡蔚作品《三亞日記》
蔡蔚生在中國的南端三亞,他的作品畫出大海自由與力量的本性,及其本性對束縛人性的解放的姿態。他畫出了月光下的大海,東方的大海,詩性的大海,畫出了浸潤其中的從大陸趕來的各種異化的人,及其在大海的鼓舞下,返回自由天性的努力身影。

許永城作品《空房一6 》
許永城的油畫作品,直面當代人的孤獨,他畫出了這個時代孤獨的背影,并試圖在光與色纏綿的詩意中拯救或超越現實冷漠的處境。

卿泰卯作品《豹》
卿泰卯最近在他慣常的園林山石與虬曲的古樹上,畫了豹,與之前的鶴、神鹿的場景不同,豹在中國傳統國畫中很少出現,這豹的內在形象更像卿泰卯本人的內心:孤獨,自由,溫柔卻充滿力量!在夜晚,它能把滿月喊出來,觀照眾生。
據悉,本次展覽將于2025年1月30日結束。
【免責聲明】:凡注明 “中國美術大觀網” 字樣的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中國美術大觀網” 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國美術大觀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美術大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作品內容的實質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于原媒體及作者。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或者其他問題,請投訴至郵箱zgmsdg@126.com。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zzuzidea.com/exhibit/278.html
